在股东大会现场新浪财经对话睿郡资产合伙人、副总经理薛大威。他在采访中向新浪财经表示:“AI时代的到来,会让主动管理人对一个投资机会的出现看的更早,以及更长期。”
薛大威对AI时代下价值投资的新挑战与策略调整进行深入解读。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未变,但市场定价效率提升,“AI时代的到来,会让主动管理人对一个投资机会的出现看得更早,以及更长期”。他同时提到,睿郡虽利用AI提升研究效率,但选股框架仍以基本面为核心。
面对当前市场“债务周期尾部”与“科技革命初期”叠加的特殊阶段,薛大威强调,价值投资者需基于理性预期回报与自身能力圈,动态平衡“防御性资产”与“进攻性资产”的配置比例。
在资产配置方面,薛大威提出“价值锚”应聚焦于权益资产回报率能否超越无风险利率,并看好中国科技崛起中的半导体、AI应用及创新药领域。
最后,他建议普通投资者建立“反脆弱”框架,通过分散投资、控制集中度及运用衍生品规避风险,强调“分散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而是在自身能力圈范围内寻找风险收益比合适的标的”。(新浪财经 实习编辑 聂泽慧 发自奥马哈 北京)
以下是采访实录:
新浪财经:睿郡资产近年来强调“多资产、多策略组合”,这一框架如何应对传统价值投资中“低估值陷阱”与“成长股高波动”的矛盾?在AI驱动的信息爆炸时代,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是否需要重构?
薛大威:价值陷阱还是基于基本面研究进行判断,从行业到企业自身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评估,以及对应价格是否低估;这个过程中能持续分红、回购,强调股东回报,账上有较多净现金,负债率不高,能持续创造现金流的公司,能让我们尽可能避免遇到价值陷阱。
成长股波动性高,首先买的足够便宜是很大的安全保障,去年9月底之前就存在很多这类机会;其次,通过个股集中度的控制,以及组合管理来规避个股高波动导致的净值大幅回撤;另外,我们还会通过转债、交债、个股场外期权、定增、大宗等具有安全边际的方式进行参与。比如,去年有个计算机公司,《下载双色球彩虹多多帮我下载》市值跌破200亿,账上100亿净现金,每年还有将近10亿的净现金流,价格足够便宜;其转债一度跌到90几,3-4%到期收益率,从纯债的角度看也足够安全,我们就同时对股票和转债进行买入。
AI时代,价值评估的底层逻辑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市场定价的效率更高了,过去看好的企业可以给时间从容买入,看错的时候卖出的成本也不高,AI时代的到来,会让主动管理人对一个投资机会的出现看的更早,以及更长期。
新浪财经:当前市场处于“债务周期尾部”与“科技革命初期”的叠加阶段,您认为价值投资者应如何平衡“防御性资产”(如高股息)与“进攻性资产”(如AI相关行业)的配置比例?
薛大威:首先,还是基于自身和市场环境设立一个理性的预期回报。
当防御性资产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预期回报时,自然可以将配置的大部分放在防御性资产;当防御形成共识,这类资产的回报率已经无法满足预期回报的要求时,或者无法找到其他防御性资产时,就降低这部分的仓位。其实进攻性资产的配置也是类似。
当前市场环境下,更多还是要基于自身的预期回报,以及自身的能力圈,能否找到足够的对应资产,来平衡两者的配置比例。
新浪财经:您曾提出“找到价值相对恒定的锚”,在数字货币、黄金等传统锚点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哪些新资产类别(如核心科技龙头、优质REITs)可能成为新的价值基准?
薛大威:对睿郡而言,整体还是一个做权益投资的团队,我们的能力圈更多还是聚焦在权益的投资上。当然权益市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线,如几年前的茅指数,到后面新能源板块的崛起,其实变化很快。对我们而言,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资产的回报率能超越债券、理财的收益,则是我们相对恒定的锚。
当然,我们还是看好这轮中国科技的崛起,无论是在半导体、AI应用、创新药等方面,但是具体的投资,还是要基于个股进行分析判断。
新浪财经:AI大模型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否正在颠覆传统财务指标分析?睿郡如何利用AI优化选股框架(如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产业链动态建模)?
薛大威:睿郡是一家基本面驱动的私募,AI的出现对我们在基本面研究上有一定的效率提升,但不会改变我们的选股框架。
新浪财经:当前可转债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睿郡如何通过条款博弈(如下修)和行业轮动增强收益?在股市波动率提升时,转债的“债底保护”是否仍是核心优势?
薛大威:当前转债市场总体进入到合理估值区间,睿郡对于转债的投资,还是希望发挥转债自身进可攻、退可守的特征,因此还是会基于转债自身估值的风险收益比来进行配置。当前权益市场波动率提升,转债因为有债性保护,以及下修条款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克服人性的恐惧,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敢于逆势买入。
新浪财经:港股估值洼地与A股结构性机会并存,您如何通过“AH溢价指数”和汇率波动捕捉跨市场套利空间?地缘政治风险是否影响长期配置逻辑?
薛大威:AH溢价指数是衡量港股投资机会的一个方面,比如过去AH溢价指数在高位,整体港股被低估,但年初港股大涨,AH溢价指数回到沪港通以来的均值附近,总体H股相比A股的折价有所收窄。但另一方面,港股投资还是基于个股的估值来进行判断,此外港股的互联网、创新药、新能源车、新消费等板块,是A股缺少的,所以也不能简单用AH溢价指数来衡量港股的投资机会。
地缘政治风险在定价上已有所体现,过去几年海外资金应该是持续流出港股、A股的。
新浪财经: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外资回流新兴市场的趋势是否可持续?中国资产的“低估值+高增长”组合能否持续吸引长线资金?
薛大威:吸引的长线资金首先还是我们国内的资金,更了解自己,且对有些资金而言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海外资金年初有看到一定苗头,但仍在反复观望的居多。
新浪财经:普通投资者应如何建立“反脆弱”的投资框架?您对个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上有何实操建议?
薛大威:这是几年市场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始终伴随其身,从18年贸易战,20年新冠疫情,22年俄乌战争,以及房地产挤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再到今年的贸易摩擦加剧,大事件的频繁发生加大了市场波动,如何去应对以及建立“反脆弱”的投资框架?
首先,我对于投资机会首先看的是最坏风险有多大,其次再看潜在回报率有多少,追求的是较高的风险收益比,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大回报率。
其次,在行业、风格、以及个股上做适当的分散,这种分散不是为了分散而分散,而是在自身能力圈范围内,去寻找风险收益比合适的标的去进行分散。我们不会去押注单一赛道,对于个股的集中度也会做一定的控制。
最后,我们通过转债、场外衍生品等更具有安全边际的方式来提升我们对于个股以及行业的集中度。
个人投资在首先要形成自身理性的收益预期目标,不能随市场起伏而盲目改变;另外选择符合自身预期目标的管理人的产品,会是当前比较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刘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