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巨变的当下,国内生物科技领域正迅速崛起,中国的创新药企厚积薄发,开始跻身全球创新药首发第一梯队,成为国际医药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在产业领域的多重惊喜纷至沓来后,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一员,创新药逐渐成为科技成长阵营的中坚力量。
从产业层面看,近日备受瞩目的美国癌症协会(AACR)年会在芝加哥召开,大约有95家中国药企携超200项新药研究结果亮相,其中 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和单抗的研究数量尤为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60 项 ADC 研究、31 项双抗研究和 11 项单抗研究。与此同时,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企业相关产品取得阶段性突破。再叠加年报、一季报数据亮眼,创新药在医药生物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看似愈发牢固。
如是背景下,机构卖方对于持筹创新药的信心愈发坚定。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医药基金经理表示,医药股的投资逻辑早已不是当年抱团喝酒吃药时的纯价值思路,尤其是当创新药跨过仿制阶段真正具备创新内涵时,医药的投资逻辑逐渐演变为科技成长属性了,毕竟一项创新药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空间难以估量。
产业层面突破频频
国内创新药企业持续传递惊喜
继年初的JPM大会后,国际创新药产业圈最受关注的会议就是美国癌症协会(AACR)年会,这一会议在五一劳动节前落下帷幕,其一直是癌症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近几年来,中国药企在会议上的地位直线攀升,直观地体现在受邀的公司数量和展示的成果上。
例如,非上市公司和誉医药在会上以壁报的形式发布四项《Betway体育最新》最新的临床前研究结果,涉及自主研发的EGFR Exon20ins抑制剂ABSK112等。而上文提到的信达生物,同样是以壁报的形式展示旗下一系列双抗、三抗及双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管线的相关数据。
属于信达生物的产业利好还不止于此,信达生物全球首创抗VEGF-补体双靶融合蛋白依莫芙普(IBI302)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Ⅱ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对此,公司相关高层公开对外表示:“依莫芙普是信达生物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抗VEGF-补体双靶点分子。本研究中,依莫芙普将挑战本领域全球当前最高的治疗标准,本研究也是全球第一个双靶点创新药物之间的对决,以法瑞西单抗为阳性对照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我期待并非常有信心本研究能取得成功,为Ⅲ期研究提供支持,争取早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造福更多患者。”
同属于港股创新药七君子之一,康方生物在节前的利好似乎数量更多,先是公布了核心产品依沃西单抗战胜了PD-1联合化疗,再是另一款产品派安普利单抗的两个适应证在美国获批,紧接着依沃西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证申请被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
另外还需要提到的是一家港股18A中的上市公司科伦博泰,其TROP2 ADC药物SKB264与默沙东合作,首付款达47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超百亿美元。
而公司层面的突破利好必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继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创新药”,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此后的 3月19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对创新度高的药品进行充分保护。
从地方层面来看,4月,北京市推出了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重点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并强化资金支持。同时,深圳市通过《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及出海全链条,明确对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的1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创新药上市公司业绩释放利好
龙头公司2025年或加速商业化兑现
在产业层面和政策层面之外,创新药业绩层面的利好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
首先看医药上市公司的年报,从卖方数据来看,全行业营收与利润双降,全行业营收规模约为2.42万亿元,同比下降1.0%,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下滑近12%,为近五年首次负增长。
以两家颇具代表性的内地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一家是赛道老龙头恒瑞医药,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279.85亿元(+22.63%),净利润63.37亿元(+47.28%),创新药收入138.92亿元(+30.6%),占总营收近50%。国际化合作首付款超2.73亿美元,GLP-1类药物海外授权首付款达1.1亿美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去年创新药收入的138.92亿元,占比总营收约为50%,卖方对此的点评是该公司的创新羽翼已经丰满,这家从仿制药起家的龙头公司吹响创新的冲锋号。
另外的一家则是科创板公司百利天恒,2024年其实现净利润37.08亿元,同比扭亏,核心产品BL-B01D1海外授权获8亿美元首付款,营收同比暴增936%。从十大流通股股东来看,葛兰的两只医药基金均对其青睐有加,长期榜上有名。
最后看上述提及的恒瑞医药,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继续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长29.35%。尤其是报告期内,恒瑞医药将IDEAYA Biosciences海外独家许可的7500万美元首付款确定为收入,推动了利润进一步增长。
葛兰在季报中也重点提到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在ADC、多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已逐步获得全球认可。越来越多的海外跨国公司开始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将其作为自身管线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
公募医药基金经理看好两匹创新黑马
机构调研开始关注中药企业创新转型
如是背景下,现阶段乃至下半年布局哪些创新药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甚至是机构们的关注重点。按照传统的龙头化思路,布局赛道龙头或许是长线的简单思维,尤其在今年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轮流成为领头羊的背景下,投资创新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高抛低吸的波段思维。
但有鉴于上文提到的其科技成长属性,投资者挖掘创新药潜力标的更需要打开思路。文首提到的不愿具名医药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创新药是医药板块中逻辑最顺的赛道,大部分企业现在的估值都在合理水平。如果单纯看财报不盈利就摒弃一家企业就显得很业余不专业了,因为只看收入减去销售费用甚至管理费用的话,该企业早就盈利了。但问题在于这类企业高研发投入,其实这类企业凭借一个大单品在国内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收入。”
“因此挑选这类投资标的要有产业思维眼光,毕竟参考海外的思路,它们主要就是搞创新药,几十年如一日的逻辑就是一有创新的机会,然后企业就投入研发,接下来投入研发带来高回报从而带给企业高增长,可以看作是寻找1到10的机会,例如在港股上市的再鼎医药。”他进一步表示。
当然,对于内地的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参与港股的医药类公司受到制约,这位不愿具名的医药基金经理也用两家非创新药龙头的内地上市公司来拓宽投资者思路。
(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更多深度原创内容,可点击下方链接观看:
市值管理系列报道 |ESG系列报道
金融| 大消费 | 传统产业 | 新兴产业 | IPO
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联系方式
;转载文章开头请注明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并注明作者。
点个“在看”每天收到最新资讯!